“最近每天都泡在各种AI技术信息里,工作强度特别大。”苏南地区一位公务员对现代快报记者说,AI浪潮袭来,大家一边要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本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边要研究如何让政务服务接入DeepSeek,提高社会服务效率。
这位苏南公务员的近况正是全国各地公务员当前的一个缩影。很多城市都在官宣接入DeepSeek、“AI公务员”上岗、搭建人工智能平台……相关信息频频登上热搜,网络热议之下,我们应该如何冷思考:
职能部门宣布接入DeepSeek 会带来什么影响?政务服务接入了DeepSeek,能够给当地科技创新带来多大的改变?
各地“井喷式”接入DeepSeek,用技术再造政务服务
DeepSeek问世后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各行各业都在围绕DeepSeek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最为繁忙的可能是各地政府产业发展部门的工作人员。
一个多月以来,北京、深圳、广州、南京、郑州等全国多地政府部门都正式宣布接入DeepSeek,进行本地化部署。
2月中旬,深圳市福田区率先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公务员”,首批70名“上岗”,它们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
2月21日,江阴市开始试点机关内部OA系统AI助手,将“江阴政务AI大模型”部署在政务网端“一网协同”平台,面向全体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三大功能公文写作、数据分析、知识库问答。
AI+政务具体有哪些应用场景?比如在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借助DeepSeek可精准解答党费交纳、组织关系转接等常见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释放人力,组织更多社区活动;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平常仲裁员大量的工作需要在裁决书的书写上,现在则提高了整体办案的速度。
不少已经使用DeepSeek的工作人员表示,人机协同优势明显,在公文写作、政务服务、社区治理、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通过人机协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减负。
对于各地“井喷式”地接入DeepSeek,如何看?毫无疑问,这是各地主动拥抱AI技术、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体现,也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大势所趋。
政府不必“宠”企业,但要“懂”企业
但热潮之下,也需要有冷思考。
目前来看,DeepSeek相关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家科技企业。各地在面对DeepSeek发展机遇之时,应避免“一接了之”,切勿使之成为束之高阁的摆件。
政务服务接入AI大模型,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和企业。接入大模型只是开始,各地如何立足本地禀赋,打造特色创新生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摆在所有城市面前的新考题。
时下很多城市都在组织机构开展反思和研究,出台惠企政策。但需要说明的是,经验表明创新没有模板,越是前沿创新领域,创新的偶然性和未知性就越强,只有企业家通过不断地试错,才能够发现创新的机遇。
因此,对于城市而言,关键是要给企业家不断试错的环境和氛围,有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们的政府不必“宠”企业,但要真正“懂”企业。
何谓“懂”企业?通俗地讲,就是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人才的成长需求、市场的运转逻辑。
比如一名AI算法科学家是一名“I人”,需要钻研和攻克新技术,就应该为其创造便于开展研究的环境,不要尝试将他改变成一名能说会道的“E人”。
“最强地级市”苏州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布局和发展经验可供参考。在《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中,苏州排名全国第五,跻身全国第一梯队,2024年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2362亿元,增长超20%,聚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667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100家。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苏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连续5年获评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亲商服务”早已经刻在了苏州的城市基因里。
对于不少理工科背景的创业者,“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政府要站在创业者角度,尊重他们,不干预企业的发展方向;用心了解民营企业的需求,在不需要时立刻“消失”,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研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最舒心”的营商环境,才能一路见证“企业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综合
编辑:卢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