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傅若清、刘昊然等在《人民日报》刊文,谈及电影《南京照相馆》

2025-07-17 19:43:31 人民日报

7月17日,《人民日报》第20版以《坚定文化自信 扎根生活沃土 创作精品佳作》为题,刊发陶玉玲、陈道明、陈凯歌、傅若清、张冀、张译、刘昊然、胡先煦、张子枫等老中青电影工作者的收获感悟。

傅若清、刘昊然等在《人民日报》刊文,谈及电影《南京照相馆》null null

其中,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撰文题目为《把最好的电影献给人民》,文中提及他担任总监制的电影《南京照相馆》。

把最好的电影献给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深情,字里行间都是对电影、电影人的关怀与厚望。

怀赤子之心,电影艺术方可生机勃勃,电影事业才能生生不息。中影集团由8家历史悠久的电影单位组建而成,创造了中国电影历史上多个“第一”: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风筝》,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第一家电影器材专营企业,第一次建设中国发行放映网络,第一个中国电影数字制作基地……这些“第一”,凝聚着中国电影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心怀国家,所以矢志不渝投身电影事业,勇当产业开路先锋。心系人民,所以全心投入锤炼艺术品格,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脉搏,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文艺创作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种“深扎”是将生活积淀转化为艺术真实。中影人始终将镜头对准火热现实,让精品佳作绽放时代光芒。

“我和我的”三部曲电影以身边人身边事、小切口大情怀,映射出人民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瞬间,展现了中国人民奋斗自强的精神风貌;《流浪地球》系列以“中国式科幻”讲述家园故事,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愿望;《峰爆》《穿过寒冬拥抱你》等一系列精品力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共识、共情和共鸣。

人民情怀,是一种“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无私大爱。电影属于人民、为了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让电影作品真正发光发热、实现价值。中影出品电影《志愿军》三部曲创作历时4年,主创团队遍访抗美援朝老兵,查阅数十万字的史料,力求以真实细节还原英雄群像,让那些肩负着人民重托、民族期望的“最可爱的人”在银幕上熠熠生辉。影片放映后,一位九旬老兵含泪说道:“好多场面让我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这样的时刻,让我们更加坚定:艺术必须扎根于历史与人民之中,才能真正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电影《南京照相馆》通过一家老照相馆的镜头,讲述为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而在绝境中唤醒的团结与勇气。暗夜与光明间,高擎的民族精神火炬,照亮了穿越风雨的文化韧性,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多发一分光、添一分热。

新时代,观众需要聚焦现实生活,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好电影,希望看到抒写奋发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好作品。观众的期待就是中国电影人努力的方向,我们要以光影礼赞时代、讴歌人民,用精品佳作彰显中国精神、赓续千年文脉,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青年演员刘昊然撰文题目为《用角色记录时代的心跳》,在文中他谈到了自己主演的电影《南京照相馆》。

《用角色记录时代的心跳》

老一辈艺术家塑造了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为我们青年演员树立了做人从艺的标杆。

记得拍摄电影《解密》时,容金珍破解“紫密”的执着,像一束光照亮我作为演员的前路。在《南京照相馆》中,我饰演的阿昌,从一开始想要活下去,到最后拼了命也要把侵华日军的罪证传出去,他的挣扎与勇气,是千千万万抗战民众的缩影。这些角色告诉我,坚守艺术理想,从来不是孤立的自我表达,而是与时代的对话。前辈们的言传身教告诉我,艺术生命的长短,取决于你向角色灵魂里埋了多少颗种子。面对流量喧嚣,青年演员更需警惕“快消式创作”,用角色说话,用作品与观众对话。饰演容金珍时,我在片场尽量保持安静,去感受他的孤独与执着。

在我看来,演员像是“时代的显影师”,一个个立体鲜活的角色便是历史坐标的切片。未来,我愿继续做这样的“显影”工作,努力让每个角色都成为照见时代精神的银幕标本,用角色记录时代的心跳。


傅若清、刘昊然等在《人民日报》刊文,谈及电影《南京照相馆》null null  


电影《南京照相馆》由中影(无锡)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等出品,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领衔主演,周游特别出演,杨恩又、原岛大地主演,王真儿友情主演。

《南京照相馆》以小人物留存罪证的独特视角切入南京大屠杀。将镜头对准一家照相馆,以一群生活在南京的老百姓于方寸空间里的求生轨迹,剖开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摧残。


傅若清、刘昊然等在《人民日报》刊文,谈及电影《南京照相馆》null null  


在影片此前释出的“众生显影”演员特辑中,刘昊然还原阿昌躲进照相馆的心理轨迹:“他误打误撞想暂时保住性命,之后逃出去。”特辑画面捕捉了他在暗房中颤抖冲洗底片的紧张时刻,以及在混乱的南京街头目睹暴行时的惊恐眼神,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目睹大屠杀的恐惧。

导演申奥阐释创作理念时表示这部电影更关注的是小人物,希望通过几个跟“国家大义”联系没那么紧密的“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他们在危难之际发现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凸显“唤醒的力量”。这种从“求生”到“觉醒”的内在转变,是影片最动人的情感内核。

《南京照相馆》将于7月25日全国上映,现已全面开启预售。影片将于7月19日至20日开启全国超前点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艺蘅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

编辑:李艺蘅

记者:李艺蘅

精彩推荐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