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南京照相馆》片尾今昔对比照让人泪目,摄影师是位南京人

2025-07-24 19:58:29 现代+

《南京照相馆》片尾今昔对比照让人泪目,摄影师是位南京人

“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我们中国人不许可你们这么糟蹋!”“我们不是朋友。”……电影《南京照相馆》7月19日点映后,好评如潮,影片中的这几句台词,震撼人心,大家把这些台词留在了网络的各个角落,以此记住这段血泪史,传递真相。

《南京照相馆》片尾今昔对比照让人泪目,摄影师是位南京人

【我们不会忘记】

片尾今昔对比照摄影师是南京人

“散场后手还在颤抖。”“这个电影我要去南京看。”“心痛又震撼,全程情绪暴击,不自觉地颤抖,哭了有4次。散场时会有缓不过来的感觉,出影院被太阳晒着,简直恍如隔世。”“编号1213。”……

《南京照相馆》片尾今昔对比照让人泪目,摄影师是位南京人

《南京照相馆》片尾今昔对比照让人泪目,摄影师是位南京人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这是一部后劲很大的电影,没有人可以笑着走出电影院。有观众表示,《南京照相馆》用彩色影像,再现了长辈记忆中的“黑白”历史,将年轻人所知所闻的历史,“显影”为身临其境的高清画面。

影片的最后,南京今昔对比照击中了无数网友的泪腺。电影结尾,中华门、中山门、紫金山天文台……侵略者拍摄的断壁残垣,与如今南京的繁华渐渐重叠,这是电影给我们留下的最美彩蛋。“刚看完电影,看到最后照片的时候,真的绷不住了。”“片尾真的好好,我都想再走每一个城门了。” 

《南京照相馆》片尾今昔对比照让人泪目,摄影师是位南京人图源:摄影师社交平台 图源:摄影师社交平台

拍摄这组照片的摄影师毛先生,也在社交平台发文“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是南京人,这组照片拍摄于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7月22日晚,《南京照相馆》在南京的首映现场,他分享了拍摄这组照片的初衷,他说:“大家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还有网友看完《南京照相馆》,选择骑行绕了总统府、鸡鸣寺、玄武湖、太平门,看一看如今伤疤愈合的南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影片,都将带着我们重回那段烽火岁月。正如《南京照相馆》片尾曲所唱,“心上的人儿,你不要悲伤,愿你的笑容,永远那样。”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电影切片】

每一帧画面都是无声的控诉

故事聚焦于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一群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普通百姓。他们为躲避日军屠戮,藏身于“吉祥照相馆”这方小小的“安全屋”。为了换取片刻喘息,他们被迫协助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却在暗房中意外显影出一张张记录日军屠城暴行的铁证。面对日军企图掩盖真相的疯狂搜捕,这群手无寸铁的平民,在绝望的深渊里燃起微光,开始谋划如何将这份沉甸甸的罪证送出炼狱。

影片中日军滔天罪行的历史场景被高度还原:日军进行“百人斩竞赛”后狰狞合影,炫耀“战功”;日军攻占南京城后,在城门前“胜利”留影;城内街道尸横遍野,无数百姓倒在血泊之中;大量中国百姓被日军驱赶至江边屠杀,鲜血染红了江水……

每一帧画面都是无声的控诉。

【历史真相】

日军暴行铁证

关键词:“京字第一号证据”

影片中藏身于“吉祥照相馆”的老百姓,最终将记录日军暴行的罪证护送出去,让世界看到了真相。而事实上,这份罪证由两名中国人接力多年守护。

1938年1月,当时年仅15岁的照相馆学徒工罗瑾,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日本侵略者拍摄的残忍杀害中国百姓的照片。罗瑾看到日本人在杀中国人,心里特别愤恨,在照片冲洗过程中,他偷偷地留下来一套。最终罗瑾挑选了16张照片,然后将照片贴在本子上,并制作了封面。在封面上写了个耻字,画了个心在滴血。

《南京照相馆》片尾今昔对比照让人泪目,摄影师是位南京人罗瑾制作的相册(复制件) 罗瑾制作的相册(复制件)

为了能把这份珍贵的照片保留下来,罗瑾将它藏在自己家的房梁上。几经辗转,又把它们藏在一个寺庙的墙洞中,可谁知照片不翼而飞!罗瑾担心引来杀身之祸,到处躲藏。后来照片被一个叫吴旋的青年意外发现,虽然吴璇不知道照片的来历,但是他知道这些照片的重要价值,又将它藏了起来。1946年,吴璇将这本珍藏多年的相册交给了在南京成立的国防部审判军事战犯法庭。

这本相册的原件目前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不过观众仍可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这16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如今,虽然罗瑾、吴璇早已故去,但这段历史不会被忘记,他们接力守护“血证”的故事也会被更多人知晓。

《南京照相馆》片尾今昔对比照让人泪目,摄影师是位南京人日方媒体报道“百人斩竞赛” 日方媒体报道“百人斩竞赛”

关键词:“百人斩”

影片中,关于“百人斩”的镜头只有几秒钟的呈现,但事实上这是一场从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的暴行。1937年11月,在侵华日军由淞沪战场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有两名杀人成性的日军少尉,突发奇想,提出进行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以谁先杀满100人为胜利。

这两名刽子手都在日军第16师团供职。一名叫向井敏明,26岁,山口县人,任炮兵小队长;另一名叫野田毅,25岁,鹿儿岛人,是富山大队的副官。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人,平手于斩杀105人的野田毅。这就是骇人听闻的“百人斩竞赛”。

“百人斩竞赛”经日本媒体、中国媒体、国际媒体等多方报道,如今成为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

关键词:“下关集体屠杀”

影片中站在江边将被杀戮的平民、被鲜血染红的江水……无不让人痛心。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江宝珠生前证言曾说;“我大哥江宝源、二哥江根源再也没有回来,据说被押到下关江边集体屠杀了。一同被抓的还有邻居家姓陈的一个人、姓李的一个人。后来,我们曾到江边和那个水塘边的死人堆里去认尸,但是都没有找到。”

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全家逃到难民区避难。他的父亲、舅舅和二姑爹在难民区被日本兵用绳子捆绑着押上了卡车,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据逃回来的难民说,他们是被抓到下关江边集体屠杀了。

如今江水依旧,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26位,但在中山码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煤炭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矗立的纪念碑依然铭记着这些暴行。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徐梦云

 

编辑:李蔚蔚 李艺蘅

精彩推荐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