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电影《南京照相馆》近日上映,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市民在至暗时刻的觉醒与抗争。影片中,吉祥照相馆洗出了一张张屠杀南京城百姓的照片后,日军为了不让照片传播出南京城,盖上了“不许可”的红章。近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整理新征集到的陈子涛烈士相关物件时,发现了一本出版于1938年的书,名为《日寇暴行实录》。书中有一张照片与《南京照相馆》中的照片高度相似。
前不久,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奔赴广西玉林,征集到了雨花英烈陈子涛的相关物件。在整理、甄别一本本已十分脆弱的旧书时,一本出版于1938年的《日寇暴行实录》让他们屏住了呼吸。翻开泛黄的书页,一张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暴行照片触目惊心。
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电影的故事中,照相馆中人历经九死一生,带出了胶片,才让这些照片得以公之于众。而这本1938年出版的《日寇暴行实录》中的照片来源,其旁边的文字显示,是“从被俘日军身上搜得,充分明白地表示出日寇杀人为乐之残暴行为”。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周鑫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亲手整理1938年的《日寇暴行实录》也让她深受触动。“《南京照相馆》用艺术手法还原历史。而陈子涛烈士珍藏的这本《日寇暴行实录》,则用最原始的影像‘底片’,提供了无可辩驳的铁证。通过这本书,我们仿佛看见年轻的陈子涛在1600公里外的广西家乡,怀着国仇家恨阅读此书,此后又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离家投身革命时,他毅然将这本记载日军暴行的书存于家中。”
周鑫玥根据传记整理了陈子涛生平年表:1935年至1938年,读书期间的他频繁前往“新生书店”,其兄长陈铁生也曾在“新生书店”参加地下党组织活动;1939年冬,19岁的他以“练习生”身份考入《广西日报》,被录取为外勤记者。陈子涛先后任《广西日报》记者、采访主任、总编辑,1945年任《华西晚报》编辑,1946年10月任《文萃》杂志编辑、主编,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因《文萃》杂志社遭破坏后暴露身份,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1948年12月牺牲。
周鑫玥介绍,陈子涛在投身新闻工作期间,也在抗战新闻领域有所建树,他以笔为枪,曾以笔名“陈亦丹”在《自由画报》上登载题为《撤退二千里》的长篇通讯。此外,1946年,陈子涛离开四川前往上海投身白色恐怖下的隐蔽文化战线,途中写下随笔《出川纪行》,其中写道:“抗战期间,我曾到前线观战。”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编辑:范文静